世界粮食日

2014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2014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农业年。家庭农业与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家庭农业都是粮食生产领域的主要农业形式。全世界有超过5.7亿个农场,其中家庭农场数量超过5亿。家庭农场承担着至少56%的农业生产,家庭农业对保护传统粮食产品、促进均衡饮食、维护世界农业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采取了以下措施,着力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对于家庭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一是支持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家庭农业的农业、环境和社会发展政策,二是加深对家庭农业需要、潜力和制约因素的认识并确保技术支持,三是增加知识,加强交流和公众意识,四是形成合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1979年,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缩写为WFD),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每年世界粮食日,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粮食第一(1981年)、粮食第一(1982年)、粮食安全(1983年)、妇女参与农业(1984年)、乡村贫困(1985年)、渔民和渔业社区(1986年)、小农(1987年)、乡村青年(1988年)、粮食与环境(1989年)、为未来备粮(1990年)、生命之树(1991年)、粮食与营养(1992年)、收获自然多样性(1993年)、生命之水(1994年)、人皆有食(199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1996年)、投资粮食安全(1997年)、妇女养供世界(1998年)、青年消除饥饿(1999年)、没有饥饿的千年(2000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2001年)、水:粮食安全之源(2002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2003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2004年)、农业与跨文化对话(2005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2006年)、食物权(2007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2008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2009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10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2011年)、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2012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2013年)。

20世纪80年代:此段时期纪念活动主要注重农业农村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此段时期纪念活动更多地关注粮食生产与环境发展的关系。21世纪:此段时期注重在保护环境减少粮食产量背景下的粮食供给与食品安全。

全球粮食供给形势

从全球粮食供给形势看,2013年世界三大谷物(小麦、玉米、大米)产量21.69亿吨,消费量21.11亿吨,均比10年前增长24%。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生产成本上升、耕地面积及水资源的限制、全球气候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未来10年三大谷物供求将呈现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全球食物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每年浪费和损耗的食物高达13亿吨,占总产量的1/3,而食物总产量的1/4就可以满足全球8亿多饥饿和营养不良人群的需求。

国内粮食产需情况

从国内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目前粮食产需总量保持基本平衡。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情况,未来几年,耕地、淡水、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约束和气候变化影响将越来越明显,粮食等重要食品稳产和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和粮食工业用途拓展,我国粮食消费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粮食供需也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仍然很大。据测算,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3500万吨以上,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更为惊人。

我国粮食仓容总量超3亿吨

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遍布城乡的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0倍。

任正晓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粮食系统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说,“四无粮仓”创建60年以来,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不断优化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60年来,粮库仓型升级换代,仓储功能显著提升。”任正晓说,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落后仓型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高大平房仓、浅园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占全部仓房的60%以上,粮仓仓型实现了升级换代。所有仓房中,78%装备了机械通风系统,57%装备了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41%装备了环流熏蒸系统,粮仓功能更加完备,仓储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是“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以浙江余杭粮食干部职工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1954年创建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

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局向当年组织和参与创建“四无粮仓”的老同志代表邢福河、汪柏铭授予了“新中国四无粮仓创建者优秀代表”荣誉证书。

四无粮仓

新中国成立之初,缺衣少食,百废待兴。当时全国只有60亿斤粮食仓容,且大部分是由祠堂、庙宇、民房改建的,仓储设施简陋,储藏技术落后,虫、霉、鼠、雀危害大,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损耗,严重危及新中国的粮食安全。以浙江省余杭县粮食干部职工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1953年创造了“无虫粮仓”,1954年创建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广东蚬岗粮库、河北玉田粮库、山西宁武县等地也为“四无粮仓”的改进和推广创造了经验。1955年,中央政府粮食部将“四无”的内容规范、调整为“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并正式向全国推广。1991年,原商业部又将“四无”的内容进一步调整为“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一直沿循发展至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及主要产品

富义仓(杭州)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1057号